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和“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的部署安排,近日,教育部社科司与人民网联合举办了“同上‘四史’思政大课”,为期四周,每周一讲。我校积极组织师生实时在线观看了“同上‘四史’思政大课”,并开展了线下和线上讨论,深化对“思政大课”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全校参加观看的学生达14977人次,全体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以及相关学院正在实施“课程思政”的专业课教师也一同参与了活动。

学校本科生观看“四史”思政大课

学校研究生观看“四史”思政大课
4月24日,第一堂课以“同上党史思政大课”为主题开讲,由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朝峰教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卢勇副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何畏教授分别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形成与传承的百年历程”为题讲解了百年党史发展历程,用党的实践探索和历史经验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5月9日,第二堂课以“同上新中国史思政大课”为主题开讲,由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雪超、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志丹、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肖存良分别以“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新中国国家制度建设的历程和伟大成就”为题,从不同的角度回顾了新中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带领学生们重温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5月15日,第三堂课以“同上改革开放史思政大课”为主题开讲,由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闫方洁、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肖光文、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向明分别以“历史关头的抉择,为何要走改革开放之路?”“依靠创新和发展,改革开放之路如何走?”“世界历史的中国答卷,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和历史启示”为题,回顾了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经济、文化和创新三个大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历史进程。
5月22日,第四堂课以“同上社会主义发展史思政大课”为主题,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顾海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慎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付丽莎以串讲的形式把社会主义发展的六个阶段,即空想社会主义阶段、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苏东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中国社会主义的探索和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为主要内容,带领学生对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梳理,从源头上了解社会主义从哪里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了解和掌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观看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纷纷组织学生针对“四史”思政大课学习进行了线上和线下研讨。



思政课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四周的“四史”思政大课在全校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他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任巧华:通过收看“四史”思政大课,我深受思想的洗礼,倍受鼓舞,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走向辉煌发展、繁荣富强的艰辛和不易,切身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执政为民、求真务实、致力发展的伟大品格。作为思政课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不忘历史、不忘初心,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张铭宸:通过十二位老师的精彩讲解,我对“四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思政课教师,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做到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传承红色基因、履行好铸魂育人的使命,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的接班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高波:重温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光辉历程,回顾党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的不朽功勋,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不断地学习,今后更要加强“四史”学习,坚持学“四史”,以“修心”作为不忘初心的开端,以“修德”坚持个人品德,以“修身”提高自我修养。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研究生黄子彧:观看完本次思政大课,我为祖国的强大与富裕、人民的安康与幸福感到自豪。作为一名研究生,我还没有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但我需要积累更多的知识,才能有能力、有资格担起新时代青年的重任。因此,在学习上,我会以坚定的信心和持之以恒的毅力解决一切困难。此外,仍然要进一步学习“四史”以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争取早日在社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研究生王昆: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应在“四史”学习中汲取养分、丰富智慧、壮大力量,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校,切实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生,更应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加强理论思维,总结好、运用好党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理论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机械学院机械工程2002班伊玄博:通过观看思政大课,我深刻地认识到,共产党员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共产党员的真正含义,他们是时代的楷模,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最可爱的人。作为大学生的我,更应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充分发挥优秀大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
环境学院环境工程2001班丁云玉: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坎坷的,但是也是充满希望的,它的天空将广阔无比。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飘入云霄,给全世界带来了新的希望,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作为当代大学生、未来社会的主人、学习着先进科学知识的人才,我们更应好好学习,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努力奋斗,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大道上坚定不移地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信息学院电气1902班冯韵凝:1921年,那时的中国正处于风雨如磐、长夜难眠的黑暗年代,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州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从此,中国人民迎来了光明和希望。此次思政大课,让我感受到国家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视以及各位优秀老师的强大感染力,使我们切身体会到青年人的时代担当,督促我们努力学习、拼搏奋斗。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管理学院工程管理2002班李蕴麒:“四史”思政大课令我受益匪浅,刻骨铭心。我学习了革命前辈的感人事迹,感悟时代楷模创新创业的艰辛历程,增进了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让我学会珍惜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与民族团结。我们应该好好把握现在的生活,利用已有的条件,不断提升自己,勤勉为学、努力向前,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交通学院道桥1906班陈岳岐:纵观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历史,它记录了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篇章,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祖辈一代又一代人朝着各自的目标前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使人民过上了美好幸福的生活。通过学习“四史”,让我们从先辈100年来的实践经验中不断总结自身、完善自身,从而努力将个人、集体、社会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同上“四史”思政大课,不仅能够引导大学生在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进而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激励广大青年学生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以昂扬姿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撰稿:张锦兰 编辑:韩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