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要闻
建大要闻
建大要闻

“自语·对话·共生”2023景观与建筑、室内一体化设计论坛在我校举办

发布时间:2023-05-27     作者:   点击:[]

5月26日,由中国建筑学会园林景观分会、《城市建筑空间》杂志社、亚太建筑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我校承办的“自语·对话·共生”2023景观与建筑、室内一体化设计论坛在我校建筑博物馆举办。本次论坛以当代建筑设计与环境之间优化共生关系为背景,探讨如何打造高品质、多层次的人居环境,谋求建筑、景观与室内融合设计新发展。来自国内建筑、景观相关领域的大师、专家、学者汇聚本次论坛进行学术讲座。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城市建筑空间》杂志编委会主任李存东,学校党委书记董玉宽,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星在开幕式上致辞。《城市建筑空间》杂志社社长兼主编梅阳主持开幕式。

李存东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李存东表示,景观与建筑、室内融合的发展方向,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思考,希望本次论坛的高水平交流,能够为国内相关领域发展提供支持。同时感谢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学科群对论坛的大力支持。

董玉宽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董玉宽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论坛的举办恰逢学校建校75周年之际,他代表学校对参加论坛的大师、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和问候。他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学科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表示学校的校园文化已经成为连接起建筑与景观、人文与自然非常重要的纽带。他指出,通过建筑、景观、室内协同设计的视角,对建成环境进行持续优化和提升,从而实现高品质、多层次的人居环境,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共识,无论是学校的校园景观和文化持续更新,还是张伶伶大师团队完成的辽东湾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无不体现了这一思想。他希望学校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坚持绿色发展底色,更好地完成城市更新的需求和高品质人居环境建设的使命,展现作为建筑领域科技工作者的担当。

魏星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魏星充分肯定了本次大会举办的重要意义,对承办单位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希望与会大师、专家、学者能够积极为我国人居环境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思路和指导。

梅阳主持论坛开幕式

陈雄主持

首场学术报告由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陈雄主持。陈雄指出,本次论坛以“自语·对话·共生”为主题,旨在说明建筑内外与景观环境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自我突破完善到打破二者间的边界,最终实现景观、建筑、室内的融合发展。

张伶伶发表题为“整体介入,自然生长”的学术报告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我校天作建筑主持人张伶伶发表了题为“整体介入,自然生长”的学术报告。张伶伶从区域建筑学理论出发,强调设计要综合审视各尺度层级与各要素层级的协同设计,并结合区域环境特色,以整体的思想贯穿设计全过程。通过结合在不同尺度、不同主体、不同受众条件下建成的项目案例,张伶伶讲述了自然背景下如何通过设计方式形成对话、借用、映射的自然生长趋势,使自然的脉络延伸至区域规划、建筑、景观结构。报告最后,张伶伶指出,区域观念强调区域背景下的城市、建筑与自然协同生长,从层级和领域两个维度,让环境成为设计的外部驱动力,塑造具有地域特征和关联能力的城乡聚合空间。

李存东以“融绿色低碳,塑冬奥品质”为题进行学术报告

李存东以“融绿色低碳,塑冬奥品质”为题进行了学术报告。李存东通过对2022冬奥会崇礼赛区空间品质提升进行系统的解析,提出了“心象自然”的适应性设计理念。他结合方案设计建设过程中运用的总设计师制度、多专业一体化设计与全流程陪伴式服务等制度方法,依托绿色创新技术探索,将景观、建筑、历史、交通、照明等多专业进行系统规划与设计,实现了城市与自然山水的和谐共生,为崇礼留下了绿色可持续的城市环境,也为世界展现了生态人居城市的样本。

徐宗武主持

第二场学术报告由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北京北建大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徐宗武主持。徐宗武认为,景观与建筑、室内一体化设计反映了大设计的理念,也意味着设计行业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延伸,从小区域到大环境,从设计建设到全生命周期,是一个不断丰富也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

张鹏举发表题为“动线的包围——环境、建筑、室内一体化设计体会”的学术报告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张鹏举发表了题为“动线的包围——环境、建筑、室内一体化设计体会”的学术报告。张鹏举通过个人在建筑设计创作过程中的思考,认为环境、建筑、室内三者之间天然存在协同一体关系,并通过“动线”促成协同,连接起有着“包围”作用的可被体验的各个空间。张鹏举以自身设计的建筑项目为例,论证了个人通过对“动线”“包围”的设计方法来实现建筑内外与景观环境的协调一致,以平实建造的方式回应场地的地域特征。

张杰以线上的方式发表题为“文绿胜合的一体化更新策略”的学术报告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特聘院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张杰以线上的方式发表了题为“文绿胜合的一体化更新策略”的学术报告。张杰以“双碳目标”为背景,针对城市内部历史街区的“留改拆”的问题,介绍了以文化引领的绿色更新体系。他通过对不同的城市尺度的更新策略进行分析,以分解和整合的思想提出了城市-景观-建筑-室内一体化设计,并结合景德镇的更新案例介绍了城市空间与建筑界面、建筑与城市景观、建筑与室内空间等方面的具体实施方案。张杰指出,绿色低碳更新要以历史文化为要素,城市、景观、建筑、室内在这一阶段也一定会协同融合,高质量城市建设必然是以人为本的,并基于面向生活世界的一体化设计。

贺风春以“园林中国,时美时新”为题进行学术报告

苏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设计师、江苏省设计大师贺风春以“园林中国,时美时新”为题进行了学术报告。贺风春以公园城市理论为背景,回顾了中国园林在新的历史时期中的发展情况,提出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是中国风景园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她通过详细介绍雄安悦容公园在设计建设过程中的思考,提出了以“师法自然、诗画成境、礼乐相和、借景有因、城苑共融、承古续今”为核心的新时代中国园林营造法式,认为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园林应当具有更多维的时代价值,在生态、生机、生活、生辉四个方面为城市、社会、人民带来机遇和福祉。

曹辉主持

下午首场论坛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辽宁省工程设计大师曹辉主持。

张彤以“历史与环境的契约——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与展示服务中心一体化设计”为题进行学术报告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江苏省设计大师张彤以“历史与环境的契约——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与展示服务中心一体化设计”为题进行了学术报告。张彤通过对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与展示服务中心的设计创作过程进行回顾解析,介绍了方案如何通过一体化设计利用结构材料与绿色技术打造舒适宜人的内部环境与建筑的环保节能,形成顺应地域环境气候与场地历史文脉的系统设计。

章明作了题为“游目与观想——城市公共空间复合意象构建”的学术报告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主任、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章明作了题为“游目与观想——城市公共空间复合意象构建”的学术报告。章明从“游目与观想”的角度出发,以更加积极的方式重新构建人与环境更为丰富的联结,形成综合认知,并通过“复合意象”的生成机制与“感知-认知-觉知”3层级认知体系,从以人为本的视角,为当代景观设计接入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提供了新的思路。

黄勇主持

下午第二场论坛由我校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黄勇主持。

赵文斌发表题为“象地而生——新时代城市泛景观思考与实践”的学术报告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赵文斌发表了题为“象地而生——新时代城市泛景观思考与实践”的学术报告。赵文斌通过回顾城市景观的智慧与演变,提出城市景观是解决城市部分问题的有效途径,并以城市泛景观理念与实践工程系统论述了泛景观对城市与人在生态、文化、品质方面的重要意义与作用,推动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

张兵发表题为“新旧共生——建筑改造中的一体化营造”的学术报告

弘石设计创始人、董事长、总建筑师张兵发表了题为“新旧共生——建筑改造中的一体化营造”的学术报告。张兵论述了城市更新中新旧建筑和环境之间的共生关系,通过实践项目介绍了如何通过设计方法对建筑进行改造,形成具有创造性的共生空间。

王靖以“山院观山——漫山艺术中心设计思考”为题进行学术报告

我校教授、东北滨水城市研究院院长王靖以“山院观山——漫山艺术中心设计思考”为题进行了学术报告。王靖通过介绍漫山艺术中心设计创作过程中对于区域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特色、行人游览体验等方面的考量,论述了建筑内外空间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实现建筑和自然的呼应。

本次论坛通过深入探讨景观与建筑、室内一体化设计的策略、理论、方式、技术,梳理了建筑与环境之间互相交融、互为关系的内在关联,从多个角度为景观、建筑、室内的协同发展作出指导与启发。行业内的大师、专家、学者积极交流分享研究成果与创作思考,为嘉宾观众与学院师生带来一场学术盛宴,促进行业间的互动合作,推动景观、建筑、室内在新时代新环境下不断进步发展。

学校、建筑与规划学院有关领导及学院师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上一条:机关工会召开第八届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
下一条:学校举办第二十一届水稻播种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