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下午,在喜迎建校70周年之际,学校在新修建的校史博物馆门前举行开馆仪式暨《校史》《校友风采录》发布会。学校领导董玉宽、阎卫东、宁先圣、陈瑞三,特邀嘉宾我校第一任校长赵品三之子赵于平、赵建平,为校史馆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校友代表王立巍、刘勇、闻冰、欧向阳、张树全出席了开馆仪式和发布会,学校各单位、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离退休老同志代表和校友、学生代表200余人参会。仪式和发布会由校党委副书记宁先圣主持。

校长阎卫东为在校史博物馆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校友和教师代表颁发了捐赠证书,为校史博物馆特约顾问梅显志颁发了聘书。



副校长陈瑞三为校友和师生代表赠送建校70周年校史——《峥嵘岁月》《走向辉煌》以及《校友风采录》。王立巍代表捐赠校友热烈祝贺母校校史博物馆落成开馆,表示这是为母校70华诞献出的一份厚礼,校友们愿继续为弘扬校史文化、凝练建大精神作出应有的贡献。



校党委书记董玉宽、校友闻冰为校史博物馆揭幕,在现场热烈的掌声和祝贺声中,董玉宽为开馆仪式和发布会致辞。他代表学校党委,向在校史博物馆建设中给予大力支持的校友、师生们,以及参与校史博物馆建设、校史和校友风采录编纂的人员表示衷心地感谢。

董玉宽指出,校史用闪光的文字记录了建大上下求索的发展、建大人拼搏奋斗的精神,校史博物馆用珍贵的实物、生动的图片定格了的学校各个时期的发展面貌,全面展示了70年来沈阳建筑大学不平凡的发展印记和辉煌成就。他强调,沈阳建筑大学已经走进了新时代,建设特色鲜明、行业领先的研究应用型建筑大学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期望建大人坚持“严谨治学、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秉承“博学善建、厚德大成”的校训精神,在“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建大精神,为实现“建大梦”作出卓越贡献。

仪式和发布会结束后,到场的领导、嘉宾,校友和师生们进馆参观了新落成的校史博物馆。参观过程中,阎卫东和广佛校友会会长欧向阳为东北兵工专玉印揭幕,玉印是广佛校友会校友为纪念母校70周年而专门刻制。在第一展厅,宁先圣与艺术学院徐文教授为其创作的何长工雕像揭幕。


仪式上,党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了校史博物馆建设情况,《校史》主要执笔人梅显志、《校友风采录》主要编撰者修宏伟分别介绍了两套书的编写情况。

沈阳建筑大学校史博物馆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和建设于9月21日正式落成并开馆,旨在总结和展示我校70年办学历程和辉煌成就。馆内建筑面积为870平方米,目前共展出图片史料950余幅,实物史料380余件。从历史的角度真实再现了一代又一代建大人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在兴校强国进程中的奋斗足迹。校史博物馆秉承“历史为经、成就为纬、文化为魂”的布展理念,将述说历史、展现成就、彰显文化融为一体,既展现了学校70年的发展建设史,更展现了辽沈地区乃至全国建设人才的成长史。校史博物馆共分序厅和正厅两大部分,序厅重点展示学校70年的办学历程,正厅共分历史沿革、办学成果、文化育人和建大风采4个展厅。校史博物馆的建设得到了学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体师生员工、离退休教职工、广大校友的极大关注和热烈参与。很多校友慷慨捐赠、捐资金、捐史料,更有很多耄耋之年的老校友、老教师捐赠了珍藏几十年的照片和宝贵史料,留存了建大历史,传承了建大文脉。


沈阳建筑大学70年《校史》共分上下两册,上册为1948-2008年60年校史缩编版本《峥嵘岁月》,下册为2008-2018年近10年校史,命名为《走向辉煌》。《走向辉煌》按编年体设立章节,分3章共36节,经编写组数次文字修订,倾注了学校领导和所有参编人员的心血。《校友风采录》共收录213位校友,240篇文章,上篇为母校情怀,下篇为校友足迹,反映了建大人求学经历、突出业绩、人生感悟等。


撰稿:杨哲 摄影:大学生通讯社